《大秦帝国》秦孝公为什么要狠心把赢驷扔到山野?

《大秦帝国》秦孝公为什么要狠心把赢驷扔到山野?

在秦国历史上,发生了一次震动整个国家的“交农”事件。白里一族给太子赢驷送去的粮食里掺有沙土和尘土,原本是一个阴谋。然而,太子赢驷没有经过调查,就直接愤怒行事,杀了白里一族三十多人。这一事件差点引发秦国的大动乱,也几乎让变法功亏一篑。

卫鞅为此采取了强硬手段,他惩罚了太子赢驷,还割掉了太子左傅赢虔的鼻子,罢免了右傅公孙贾的官职,且将他流放到陇西。这一系列手段有效平息了孟西白三族的怒气,也避免了变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内乱。

几个月后,秦孝公的西巡再次触及太子的问题。“交农”事件虽已平息,太子也已受到惩罚,但秦孝公决定再次惩处赢驷。他不仅废除了太子的身份,还将年仅13岁的赢驷送往山野,让他以游学士子的身份自生自灭。尽管赢驷是秦孝公唯一的儿子,且是未来的继承人,秦孝公却毫不手软,这一决定似乎是要与赢驷彻底切割,许多人认为秦孝公此举过于冷酷,但实际上,这正是秦孝公明君的表现,他的深远考虑值得赞赏。

秦国的变法触动了各方利益,王室、贵族,甚至自由民的利益都遭受损害。新法在推行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,一些有权势的人暗中反抗,甚至企图让变法失败。例如,白氏一族就利用太子赢驷的封地为幌子,公开反对变法,阻碍变法的进程。幸好,秦孝公的庶兄赢虔坚定支持变法,他的威望让许多反对者保持沉默,局面暂时得以稳定。然而,“交农”事件的发生,让原本稳固的支持变法的三方联盟面临解体。卫鞅为保护变法,不得不做出牺牲,剥离了赢虔的支持,留下了更大的风险。

展开全文

没有了赢虔的支持,秦孝公和卫鞅的变法之路变得更加艰难。变法的成败,几乎取决于能否稳定王室内部和贵族的反抗。而赢驷,作为未来的国君,虽然年幼,却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。秦孝公深知,赢驷的年幼心性容易被人利用,成为变法的最大隐患。

太子赢驷在事件中虽然没有直接参与,但他一直处于变法的漩涡之中。几件事表明,太子容易被利用来反对变法。首先,白氏族长曾借机向赢驷诉说新法带来的负面影响,挑起了他对卫鞅的不满,结果导致了“交农”事件的升级。其次,孟西白一族抵抗新法时,太子左右傅也在一旁助长风波,甚至公然反对卫鞅的变法。第三,白氏家族在交粮时故意掺沙土,利用太子的愤怒引发了更大的冲突。

这一切表明,赢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利用,他的行为差点导致变法失败,甚至引发内乱。为了避免进一步的风险,秦孝公决定采取果断措施,放逐太子,并远离朝廷事务,让他无法再成为变法的阻力。秦孝公的这一决定,既是为了防止太子成为敌对势力的棋子,也是为了保护赢驷的未来。

尽管“交农”事件已经平息,但它留下了隐患。卫鞅并未真正惩罚赢驷,只是象征性地对其进行惩处,令太子为白里一族的死者送葬并承担赔偿责任。真正受到损害的是公孙贾和赢虔。卫鞅为了大局,不得不做出牺牲,赢虔对此心生愤恨,而赢驷则依旧享有太子的尊荣,似乎毫无责任感。随着时间推移,赢虔的心中怨恨越来越深,而赢驷却依旧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,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赢虔的恨意愈加深重。

然而,秦孝公的决策并非无道理。当赢驷被废除太子之位并送往山野,他的未来彻底改变。这一举措不仅削弱了赢驷在朝中的政治影响力,还让他逐渐从民众视线中消失,为秦孝公消除了两大隐患:一是赢驷无法再成为变法的阻碍;二是赢驷经历了真实的民间生活,他亲眼目睹了变法的成效,逐渐理解了变法的重要性。

最终,秦孝公的决策证明了其深思熟虑的智慧。赢驷的经历让他对变法有了新的认识,成为了变法的支持者,而这一切也为秦国未来的强盛奠定了基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故事

凉鞋十大品牌排行榜
任丘36524便利店电话

凉鞋十大品牌排行榜

.NET Framework安装失败的原因及解决方法
www.38365-365.com

.NET Framework安装失败的原因及解决方法

掌握 2025 「牛仔裙」潮流!從經典到創新,4 種時髦穿搭提案打造最潮時尚公式!
www.38365-365.com

掌握 2025 「牛仔裙」潮流!從經典到創新,4 種時髦穿搭提案打造最潮時尚公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