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金豆笔记,(https://xueqiu.com/7033122322/344278423)
那些年的 2345:从小小“网址导航”到 37亿元营收的流量巨轮,如果你是 90 后网民,大概率在网吧的 IE 地址栏里敲过 “2345.com”。这款靠“傻瓜式上网入口”起家的工具,加上压缩、看图、浏览器等一组“装机软件”,把上海一间不足 20 人的工作室送上了A股——那时公司名字还是“二三四五”。
流量见顶与监管惊雷:断崖式下滑的 2019–2020,互联网金融牌照收紧、手机厂商封装自带浏览器、广告主缩减预算,多重夹击让这艘“流量航母”急转向。2020 年,公司首次亏损, 那一年,PC 端导航的商业模式宣告老去:用户裂变不再,只剩高企的获客成本和坍塌的 ARPU。岩山科技的“中年危机”来得比行业平均线早两年,却也比别人痛得彻底。
“换个名字换条命”:2023 年更名“岩山科技”
2023 年 7 月,公司向市场递交了一张“改名申请”:从“二三四五网络”切换成“岩山科技”。董事会在公告里写得直白——要“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新浪潮”。 改名背后是一次战略豪赌:把现金牛业务产生的余温,灌进人工智能、自动驾驶、机器人、脑机接口等热门赛道。
RockAI与 Yan 模型:自研大模型的“低成本试验”2023 年 6 月,岩山科技用 1620万元自有资金孵化了子公司“岩芯数智”(RockAI),在张江园区埋头做大模型。2024 年 3 月,RockAI 宣布Yan 1.3上线:一款号称“非 Transformer 架构、训练成本不超 300万元”的端侧模型,定位给机器人、无人机、PC 做本地推理。今年 2 月,公司透露 Yan 2.0 将引入“训推同步”技术,希望用更低显存吃下中小企业市场。
金豆每日会在蛐蛐TA小栈分享小故事,再继续聊~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金豆蛐蛐TA小栈
定价权,才是商业的护城河。朋友卖咖啡,从精品豆手冲到街边快饮,干了三年,始终挣扎在成本线上。他问:“是不是品牌不够响?”我说:“不是,是你没有‘定价权’。”
定价权不是你想卖多少钱,而是消费者愿意为你这个价格买单,还不抱怨。这背后考验的不是成本控制,而是你能不能构建不可替代的价值认知。
看起来卖的是咖啡,其实比的是品牌溢价、位置策略、消费场景,甚至是用户的身份认同感。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杯拿铁,有人能卖18,有人能卖38,还排队。
商业的核心不是“你卖得多便宜”,而是“你凭什么贵得有理”。没有定价权,就没有利润空间;没有利润空间,商业就无法滚动、无法进化。
商业这点事儿,聊聊就懂了。每日20:30更新商业案例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最新财务体检,营收回升,利润腰斩
2024 年报显示,公司营收 6.62亿元,同比回暖 17%,但归母净利润只剩 3246万元,跌幅高达 90%。经营性现金流转负,-2亿元。研发投入逆势增加 1亿元,大部分砸向 AI。一句话总结:“投资搞研发,利润先关灯。” 在营收口径上,新业务贡献率尚不足两成,毛利率为负。
把公司放进行业坐标系,竞争版图,截至 2025 年 7月,我国已有 200 余个参数级大模型拿到备案,头部企业从算力、数据到生态全线加码。市场容量,多份产业报告预测,AIGC 应用市场至 2030 年有望突破万亿元,年复合增速超 30%。
在这个坐标里,岩山科技处于“第二梯队尾部”:流量、现金储备远逊 BAT,小而灵活是优势,算力和生态却是短板。公司选择走“端侧模型 + 场景合作”路线,避开云端大算力肉搏,用 20亿市值去撬 1万亿赛道,逻辑听上去性感,落地却是苦活累活。
岩山科技的故事像一条折线
第一段向上,是流量红利时代的“导航 + 工具”快车;第二段陡降,是监管与流量见顶的冰啤酒;第三段正画,换名、砍业务、做大模型,站上 AI 风口。
折线的下一个拐点取决于两件事:“自研模型能否跑出正向现金流” 和 “老用户资产是否真正迁移到新生态”。如果二者皆成,它或许会成为互联网公司里少见的“中年转型成功”样本;若不能,名字再酷,终究只是换了招牌的老剧本。
风起于青萍之末,也止于山穷水尽。岩山科技,站在岩壁之间,向上一步是新纪元,向下一步可能是悬崖——这一次,资本和用户都想看它到底能否“岩”下去。
#岩山科技 # #商业模式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