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让员工重新提振信心,让阿里巴巴活下去,马云开始整顿内部,锻炼队伍,把管理方式带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2001年4月,阿里决定以书面的形式把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、使命和三大愿景目标固定下来,并 拿出100万开始培训 员工,开设 “百年大计” 和“ 百年阿里” 培训班。
“2001年公司的口号是活着,在阿里巴巴不赚钱没盈利的时候,投资100万做培训是个很大的动作。”当年专门掌管人力资源的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彭蕾说道。
其次,阿里认为对于新员工的培训要经历三个阶段,分别是 忘掉、解惑和 融入。
1 “忘掉”:
帮助新员工忘掉以前公司的工作流程、工作方法、工作习惯,这些东西阻碍了新员工接受新的内容,必须要忘掉,要归零;
2 "解惑":
新人在岗位上工作了1~2个月之后,会对新的环境产生困惑,从而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动摇,阿里帮助新员工解决在认知和适应新公司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,从而建立起对新公司的好感;
3 “融入”:
帮助新员工掌握新公司的流程、工作方法和文化,融入 新团队。所以,阿里巴巴对新员工的培训目标非常明确。
02
阿里3个“百年”系列课
针对这三个阶段,阿里巴巴在实践中逐步总结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新人培训体系,争取让新员工在1—3个月内融入公司文化。
阿里巴巴根据人才类型的差异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新员工培训系列:
(1)在公司国际站做销售的新员工学习的是 “百年大计”系列课程。
(2)在中国站做销售的新员工学习的是 “百年诚信”系列课程。
(3)非销售岗位的其他新员工学习的是 “百年阿里”系列课程。
三个“百年”系列课程虽然在业务技能培训侧重点上有差异,但都是立足让新员工尽快熟悉公司的业务和环境,并了解阿里巴巴的企业使命、企业文化、重点就是阿里的价值观。
1 百年阿里:
简称“百阿”,是 阿里巴巴新员工入职试用期内必须参加的一场为期10天的新人培训。
在这10天的时间里,他们将和阿里巴巴“谈恋爱”,深入去了解阿里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,如何起步,成长,以及支撑其核心并源源不断提供驱动力的价值观,究竟是什么?当然也包括它的小“性格”和小“执拗”。
新人要参加素拓和定向活动,增加彼此互相了解,增强凝聚力和团队意识;在认识公司和业务环节,不是单纯的讲解,而是让新人自由组队,对感兴趣的业务和部门进行探索采访,然后再进行宣讲PK。
后面的课程,就是阿里文化和价值观的灌输。
2 百年大计:
是阿里推出的第一个“百年”系列课程。
百年大计,针对就是新进的销售岗位员工,新员工会在文化价值观、产品知识以及销售技能三个方面接受全方位培训和学习。
当时,在课程中,公司高层几乎完全参与讲课。马云和关明生主讲公司使命、方向和价值观,彭蕾主讲公司发展历史,孙彤宇和李旭晖主讲销售技巧,李琪、金建杭也都参加了讲课。
新人在接受百年大计的一个月培训后,销售人员回到各个区域继续接受培训,同时要求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至少完成一单,才算是通过试用期这一关。
03
阿里完备的新人培训体系
以上3个“百年”系列课,无论学习哪个系列的课程, 阿里的新员工培训会延续到两个月后的实习与考试当中。每周都有严格的考试,对新员工的业绩和价值观进行考察。
其中价值观考核:主要是从 “客户第一、团队合作、拥抱变化、诚信、激情、敬业”六大核心理念的角度进行量化打分。
作为一个倡导“拥抱变化”的学习型组织,阿里巴巴并没像绝大部分企业那样,把新员工培训局限在最初的两三个月。
阿里巴巴的新员工在入职后,除了接受系统的“百年”系列培训外,
另有3个月的“师傅带徒弟”的“关怀期”,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让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“传帮带”,促进了新老员工之间的交流,也让新员工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。
而且 在入职6——12个月后还有选择“回炉”接受再培训的权利。
也就是说, 阿里巴巴的新员工在入职的一年内都有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,主要集中在前6个月。
凭借完备的新人培训体系,阿里巴巴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电子商务人才的摇篮。这使得阿里巴巴帝国始终能保持源源不断的新鲜优质血液,支持自己向做102年企业的宏伟目标前进。
在阿里,入职培训 “就像谈恋爱一样,看着好不一定合适,阿里新员工培训体系让你能深度考察公司,也给双方一个相互选择。”员工也更能知道,阿里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,以及这家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员工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